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教育部補助竹東國中辦理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逐東隙光」歷時七個月完工了,廢棄課桌椅變成裝置藝術,原本排水、光線不良的走廊,也化身美麗的戶外展演空間。
新竹縣長楊文科肯定透過空間的改造融合美感教育,讓更多學生浸潤在富美感的學習環境中,有助學生的美學素養、激發創造力,在潛移默化間提昇競爭力。
「逐東隙光」的提案老師彭雅芳指出,考量美術教室的戶外空間地坪陳年老舊,排水不良,走廊燈光照射不足,攜手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與工式建築共同改造,學校師生共同參與運用廢棄課桌椅作為天花板的裝置藝術,並將戶外大面積地坪以透水清碎石與綠覆工法,牆面則種植綠色攀藤植物,整合及改造走廊與戶外空間,運用簡單的線條燈及投射燈,變身為明亮寬敞的展演空間。
竹東國中校長徐華助表示,變身後的空間可辦理創意市集與藝術展,成為學生最喜愛的地方之一,學校更在這裡推出刻板印象、透光窗花、竹東老屋與竹東聽聽聽等藝術課程,透過課程讓美感教育發生在教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