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憲書寫新化地誌書法

地誌書法家陳世憲在新化老街揮毫,寫出楊逵的玫瑰和百年碾米廠在新化裡頭。(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遊走各地寫著地誌書法的陳世憲,廿日來到新化老街,就在車水馬龍和燕子聲中寫下楊逵壓不扁玫瑰花和老碾米廠的「新化」意象。陳世憲表示,新化老街是一條很有文學的街,有百年老碾米廠,連招牌都令人發幽古思情,寫起書法來更得心應手。

過去遊走各國並透過地誌書法留下不同意象,陳世憲在新化老街揮毫,一落筆,「新化」兩字,象徵堅毅的玫瑰在「新」字之頭就這樣竄出來,那「化」字就像老碾米機器讓米滑落下來。

陳世憲指出,用書法來實踐生活,三年疫情沒法出國去寫書法,只好遊走在台灣各地,寫下近一百八十幅地誌書法,不論是台東或屏東,東字的寫法含意各不同,台東的東最後一撇就像是原住民爬山的腳,而屏東的東則猶如那首思想起,所以每個字都有對土地的感情,正如竹山從地平線至二百米的竹都不同種類,所以他把竹山人寫成竹子的樣子,字字的結構,都有著在地的感情。

寫新化之前,陳世憲先走訪老街,匯集出對老街的印象,陳世憲一揮毫,象徵楊逵壓不扁玫瑰精神和老米店的模樣就在「新化」字裡呈現出來,陳世憲說把在地特色、在地美學和在地強烈的情感,透過書法來實踐就是地誌書法,如今疫情期間正是自己面對自己的最好方式,他將繼續以地誌書法在各地呈現,藉此匯集出台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