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技術大突破 腸道移植重建聲帶

中國醫藥附醫切除微小致命孢子 解決罕見黴菌感染

中國附醫醫師陳宏基透過顯微技術,改良重建王姓男子下咽癌的語音功能及幫助王女解決罕見黴菌感染。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顯微技術突破傳統醫學的疆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透過顯微技術,改良重建下咽癌病人的語音功能,醫師用腸道移植重建發聲器時,經由神經吻合,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成功改善病人的語音功能。另外,也以顯微技術切除微小而致命的孢子,成功解決罕見黴菌感染。

50歲王姓男子罹患下咽癌,依照醫療常規接受了全喉切除手術,從此無法講話失去溝通與進食能力。之後到中國附醫整形外科諮詢,醫療團隊與王先生溝通後,建議選擇「自體腸道移植重建聲帶」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僅能順利進食、恢復說話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陳宏基醫師指出,下咽癌病人因接受全咽喉切除術,術後吞嚥能力和言語等基本功能連帶喪失。

陳宏基憑藉數十年的手術經驗,獨創「游離迴盲瓣」同時建立自然的聲音與穩定的消化道,加上自主神經與頸叢神經吻合,把本來不受控制的平滑肌變成可受控制的肌肉,藉此有效改善語音功能,成功開創了以往未見的治療新方法,造福病人。這項手術也可運用於其他如喉部創傷、頸部腫瘤、放療後喉損傷、腐蝕性液體傷害等。

另外,30歲的王姓女子在3年前半夜騎機車時,因一時閃神,連人帶車摔落田裡,右膝受到嚴重撕裂傷並受泥巴汙染。送醫經過常規清創縫合後,傷口並不如預期中逐漸恢復良好,反而開始潰爛化膿,且傷口微生物培養顯示並非一般的細菌感染,而是罕見的黴菌菌絲,顏色呈淡棕色,單株直徑約5至8微米。除了外科清創之外,感染科醫師同時使用了所有種類的抗黴菌藥物,包括由國外引進的抗黴菌藥物,還是無法殺死右下肢黴菌,傷口仍持續引起疼痛,因此建議病人接受截肢手術。

王女轉到中國附醫整形外科,經3年高達40次清創手術治療後,陳宏基醫師與醫療團隊選擇採用顯微技術為病人清除病原體,以顯微鏡檢查傷口並將放大倍率調到最高,發現傷口裡面有很多看似正常的組織,卻藏著不該存在的小黑點,耗費數小時才將傷口上的黴菌孢子一一剝除。2個月後,微生物培養已找不到黴菌,病人的傷口也完全復原。

即時

巡查農地遲未返家 田寮婦人疑遭暴漲溪水沖走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67歲...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