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例猴痘B.1西非株 與歐美相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病毒基因序列出爐,疫管署7日表示,該名個案的病毒定序結果為B.1西非株基因型,為2022年歐美流行型別,已把序列上傳到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與國際分享,並積極洽購疫苗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共197,315 bp)已完成分析,結果為B.1西非株基因型,確定和歐美流行型別相同,不是過去非洲流行、死亡率高達10%的中非株。

莊人祥表示,B.1西非株基因型目前全球累計7千多例,僅有3人死亡,且都發生在非洲。相較2018年至2019年全球流行病毒株,胺基酸序列有28個不同之處,親緣分析結果與近期歐美國家流行病毒株的序列無明顯差異。這些變異位點是否與疾病的嚴重度或是傳染力有關,臨床上尚待確認。

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至7月7日止,全球累計60國報告至少7,373例確診、3例確診個案死亡(皆發生於非洲),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亞洲目前韓國與台灣有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於7月6日出現首例本土感染案例,但因未見韓國及新加坡公布全基因組序列,尚無法比對彼此差異。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為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鑑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於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並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也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至於國內首例猴痘個案目前仍在隔離治療,持續康復中,直到皮膚病灶完全結痂脫落才可解除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