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人耳鳴 多按耳朵穴位能緩解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耳鳴嗡嗡聲整日在耳邊響,不僅無法專心且令人困擾,更影響心情,使人焦慮、煩躁,甚至嚴重影響工作及睡眠。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温育芯說,除了藥物治療,平時居家自我保健多按摩耳朵附近穴位,可有效幫助緩解耳鳴。

温育芯表示,耳鳴可分為只有本人聽到的「主觀性耳鳴」及可藉由聽診器讓他人聽到的「客觀性耳鳴」。耳鳴大多為主觀性且找不到病因,能以任何形式呈現,如嗡嗡聲、收音機雜訊、蟬鳴或是鈴聲。常見的原因如聽力損失、噪音暴露,其他危險因子如頭部創傷、高血壓與耳科疾病等,任何損害聽覺路徑的疾病都可能導致耳鳴。因此,出現耳鳴時應就醫,透過純音聽力檢查、聽神經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耳部狀況,排除可能的耳部疾病。

她說,中醫認為耳鳴與精氣不足及肝、膽、脾、腎臟功能失調有關,尤其與腎的關係更為密切,正所謂「腎開竅於耳」,耳部同時也是人體手少陽三焦經及足少陽膽經所過的重要循行位置,因此中醫治療上會以實證、虛證,不同病因加以辨證治療,經常使用的藥物如益氣聰明湯、補中益氣湯、龍膽瀉肝湯、濟生腎氣丸、石菖蒲等。

温育芯說,居家自我保健可以多按摩耳朵附近的穴位,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及位於耳後乳突下方的完骨穴、頭頸部的穴位百會、率谷、風池等穴,也可以簡單地將雙手搓熱後直接沿著耳輪周圍搓揉,簡易的自我穴道按摩保養,不僅能幫助放鬆耳周及頭部的附近肌肉,也對改善耳周附近血液循環有幫助。

生活中避免長期處於充滿噪音或高分貝環境,別過度使用耳機,適當紓解壓力及放鬆心情,不過度勞累及熬夜,並穩定自身情緒,耐心配合中西醫治療以降低耳鳴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擾,且須學習與耳鳴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