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劑挨批暴利 王必勝:市場機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消基會抨擊,因「快篩陽性即確診」政策,在民眾需求下,導致快篩劑售價價格錨定效應,產生價格剝削。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8日說,售價屬市場機制,但會檢討價格是否受實名制快篩政策影響。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曾在今年5月初召開記者會,對於政府及各界呼籲:「快篩劑一劑難求,政府徵用的快篩劑,應無償供應或提供補助,佐以開放進口,保證價與量的合理供應」。

但3個月過去了,消基會當時擔心市售快篩劑售價,只會更高不會更低的「價格錨定效應」果然成真,經蒐集市面上94家藥局的快篩劑價格調查結果,一劑最高價格為315元、最低為120元,市售快篩劑平均高出政府配售價格的6成到6成5,最高售價更和政府訂定的每劑100元相差3.15倍。

因此,消基會要求政府除應帶頭降低快篩劑配售價格,主管機關更應積極調查現有市售價格不合理現象,針對不法現象,依法處罰,讓市售快篩劑價格早日回歸正常。

對此,王必勝表示,市面上有很多快篩試劑,市售價格會受到市場機制影響,也會受到政府徵用的影響,會檢討一下快篩試劑的價格,看是否受到實名制快篩試劑的價格影響,對價格做通盤檢討。

王必勝也指出,對於快篩試劑有一定要求,第一原則是要有安全存量,現在正在實名制第3輪購買期,很快會推出第四輪,讓民眾可用實名制價格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