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開始,女性就多了「媽媽」這個身分,關於當媽媽,不管老手、新手都迷惘過,要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夠好」的媽媽?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昨日舉辦媽媽教室「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講座,由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分享從懷孕到產後母親角色的心理調適,吸引超過一百位媽媽帶著先生與孩子參加。
洪仲清幽默說,現今社會對於「媽媽」這角色的標準與期待特別高,要會照顧孩子、照顧先生、照顧家庭等等,照顧這麼多人,卻常常忘了照顧自己,在大眾期待與標準的壓力下,媽媽容易失去自信,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洪仲清表示,社會用非常理想化的標準或是負面的指責,讓媽媽得不斷付出、不斷的掏空自己,其實媽媽可以有不同的扮演方式,來寬解自己,不用被這角色綁得這麼緊,因為綁越緊心裡也不舒服,導致把負面情緒帶進家庭裡。
洪仲清指出,媽媽也是一個「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心理部分的需求也須滿足,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等,建議媽媽們可以從「人與媽媽角色的分開」來練習,先將自己照顧好,包含生理健康、心靈健康等。
洪仲清說,這心理動作對媽媽來說很重要,因為不少人是無法分開這兩者,甚至有些人不當媽媽後,反而無法生活,在只滿足自己的時候還會產生罪惡感,所以鼓勵媽媽拿開角色後,可以去閱讀、進修,做自己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情等等,他也溫柔提醒,當孩子情緒讓媽媽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請記得他不見得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媽媽這角色,希望用這個方式,可以讓媽媽們對自己寬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