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罹癌或痔瘡 別只看顏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因腸癌病逝,生前曾說錯失血便警訊,醫師表示,發生血便的原因並不單一,除了癌症警兆,也可能是痔瘡破裂,需要就醫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發生血便的原因並不單一,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另外,大腸癌的伴隨症狀也會有血便的發生,所以當發生血便時千萬不能輕忽!其它如肛裂、發炎性腸道疾病,或其它消化道疾病等,也都有可能發生血便的狀況。

當血便發生時,要如何初步分辨是單純的痔瘡出血或是癌症徵狀?常見大多數人會以顏色做區分,若血便顏色若為鮮紅色,通常是因為痔瘡破裂導致,嚴重時還可能在如廁後擦拭時,在衛生紙上留有大片血跡,甚至大量出血。若顏色為暗紅色,則可能是因為糞便經過腫瘤時因摩擦而破裂出血,出血量不大、會與糞便混合排出體外。

惟不論出血顏色深淺,梁程超強調,利用顏色當作判別是否罹患癌症,絕非是準確、可靠的,因為若癌症腫瘤發生位置接近肛門處,當發生破裂時,排便也會呈現鮮紅色,就很容易被誤認為痔瘡。

梁程超也提醒民眾大腸癌在發生時,腫瘤也不一定會破裂;若發生破裂,出血也可能很少量,光憑肉眼也看不太出來。

梁程超指出,腸癌在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又是國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所以如何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有無症狀,只要年滿50歲都應該接受大腸癌篩檢。

目前國健署有提供年齡50-74歲的民眾,每2年提供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發生異常,後續一定要盡快接受進一步大腸內視鏡檢查。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異常,若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風險增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

梁程超指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肥胖、抽菸、飲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建議可提早至35至40歲,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

自費的無痛大腸內視鏡技術成熟且已相當普遍,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癌化風險高的腺瘤性瘜肉,可在檢查時同時切除,早一步阻斷癌化的風險。

即時

柳營區六十一歲吳姓男子自家池塘釣魚不慎溺斃 昨晚打...

記者翁聖權/柳營報導 住柳營區旭山里...

國會改革三讀 賴支持政院覆議黨團釋憲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三讀修...

養生館掛羊頭賣狗肉攬客按摩兼販毒 中市警逮3人送辦...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警察局刑...

遊覽車國道火燒車 台南後甲國中32名師生緊急逃出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搭載三十二名台南後甲國...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