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台灣首座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啟用,將維持農產品價格及扮演調節功能,提升競爭力,行政院長蘇貞昌十七日表示,從產地到餐桌,讓政府幫助農民,將農產品推向新階段。
在行政院支持下,農委會投入新台幣一百二十六億辦理「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昨天啟用的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建置一千三百六十個棧板冷藏空間及七千八百個棧板冷凍空間,日處理量達十噸的加工包裝空間,還有催熟、真空預冷、急速冷凍及壓差預冷空間等。
蘇貞昌表示,台灣農業生產世界第一,而台灣農業生產後如何提振國際競爭力,政府要拿出魄力,藉團隊努力,全台首座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在屏東成立,農產品經過冷鏈可保持品質,也可提升競爭力,調節產銷期間,從產地到餐桌,讓政府幫助農民。
蘇貞昌指出,農委會提出冷鏈計畫,屏東及桃園各有一座國際型的冷鏈物流,另有地區型,讓台灣農產品進入新階段,同時調節供需,建置冷鏈系統預算沒有天花板,若經驗成功可複製到全台。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冷鏈物流可讓屏東重要的農產品,如鳳梨、檸檬、芒果、木瓜等維持價格,甚至可外銷到全世界,透過與物流公司合作,扮演調節功能。
陳吉仲又說,誰掌握冷鏈、誰就掌握市場價格。長期以來,價格受到供需影響,透過冷鏈將水果截切、預冷等方式行銷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