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面癱2個月 中醫針藥救回法令紋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9歲吳先生2個月前不明原因左側顏面歪斜,就醫診斷為中重度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西藥治療2個月未改善,轉求診中醫。經1個半月的針灸與中藥雙管齊下治療,患者症狀開始改善,共歷經3個月療程,原先消失的抬頭紋及法令紋已恢復,而下垂的口角與無法閉合的眼睛都已恢復正常。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侑修指出,初診為患者吳先生把脈右寸脈緩略浮,關尺脈沉無力,左脈關滑數盛,診斷為外感風邪未盡,脾腎虧虛,肝火亢盛,初診開立桂枝湯加減,針灸選風池、合谷等穴位做瀉法來疏風散邪;二診把脈右脈緩,關沉陷無力,左關滑略數,判定為脾氣虧空,肝火亢盛,經詢問有無正常飲食,患者表示長年都沒有吃早餐,便告知早餐為一天最重要的營養來源,食物經脾胃消化吸收後,才有足夠氣血供給頭面,處方開立補陽還五湯與加味逍遙散加減,針灸選臉部局部穴位、合谷與足三里等依虛實做補瀉法。

李侑修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為第七對腦神經的功能喪失,又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臨床透過望診判定抬頭紋是否消失,據以判斷為中樞型或是周邊型。中樞型以腦血管疾病為主要病因,例如腦中風、腦瘤等;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病因多屬不明,多與感染及自體免疫相關,其中貝爾氏麻痺為最常見的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其常見症狀,如眉毛下垂、眼睛無法閉合、法令紋消失、流口水、嘴角偏移等,少數甚至有聽覺或味覺異常。

他說,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為「面癱」、「歪咀風」,初診常發現患者不論發病時間長短,脈象多見外感風邪或風寒未解的情形,屬於中醫感冒的範疇之一,然而,患者未必有流鼻涕、咳嗽或發燒等感冒症狀,需透過把脈來診斷,選擇最合適有效的處方與治療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