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當局這些年逐漸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威嚇,兩岸關係急遽惡化;蔡英文政府與中共當局不斷唇槍舌戰,相互指責對方是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的元凶,導致台海是否爆發衝突淪為國際社會近年來最關切的議題之一。如何防範兩岸是否會不幸地自我實現《經濟學人》去年五月的預測,已成為美國處理台海問題所面臨的重大考驗。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除了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維持不變,也聲言「美國尋求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堅定立場,強調「持續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拜登是首次在聯大演說提及台海局勢的美國總統,深具意義,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中共當局則要求美國尊重「一中原則」的基礎,強調兩岸統一才能迎來台海的持久和平。
這是拜登繼日前在媒體專訪承諾,若中共當局以武力進犯台灣,美國將出兵干預之後,再度公開表達對台海和平現狀的關切,顯見美國不僅對中共當局極可能以軍事行動解決兩岸問題高度憂心,也對其恐欲打破現行印太現況與秩序的企圖感到不安。因此,拜登在聯大演說會提及台海問題的目的,除了是向北京當局表達美方反對台海現狀遭非和平方式破壞的嚴正立場,也是向印太盟邦傳達美國定將言出必行的承諾。
事實上,美國的基本立場是反對中共當局以武力解決台海紛爭,也希望兩岸能以對話代替對抗,為台海緊張對峙降溫。另一方面,拜登依然重申美國不願與中共當局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基調,所以才在演說中描述美中(中共當局)關係時,特別提到「不尋求衝突、不尋求冷戰,也不要求任何國家在美國或任何其他夥伴間做選擇」,這應該是拜登此次演說的重點,更是蔡政府應多加留意兩強競合關係後續發展之處。
民進黨向來喜歡誇大美國對台軍事援助的角色,綠營立委及網軍側翼甚至還想帶風向,再三宣傳拜登政府已經以「戰略清晰」代替過往的「戰略模糊」政策,卻不敢碰觸更重要的兵役制度問題。此等「只想倚靠外援、不敢面對真相」的投機心理,難道不是惡意誤導國人的手法?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領銜發起「愛和平、保台灣」遊行活動,強調兩岸不該出現戰爭,台灣更不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雖然這場遊行並未吸引媒體大幅報導,但值得注意的是,身為民進黨元老的呂秀蓮,為何這幾年常公開質疑蔡政府的兩岸及外交政策?沒人懷疑呂副總統愛台灣的真切之情,但她寧可觸怒蔡總統也要說真話,國人是否該深思蔡政府這幾年的「抗中保台」策略是否已走火入魔?非但無法有效管控台海危機,反而成了執政黨操控輿論、破壞民主制度的藉口。
美國維持「戰略模糊」的主因,除了不給獨派空白支票外,也不願見到中共當局對台動武;換言之,美國要掌握台海安全的主導權,不受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的影響。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審查《台灣政策法案》草案時,將敏感條文及文字刪除或修正,就是不願讓中共當局有藉機尋釁生事的理由,其意涵難道還不清楚?
拜登的聯大演說其實是延續美國對中共當局的「不尋戰、不怕戰」政策思維脈絡,蔡政府應該好好思考在建軍備戰的同時,如何化險為夷、為台海降溫,才是真正的福國利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