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2歲婦人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卻聽信民俗療法,結果水泡越長越多還潰爛,讓她痛苦不堪,最後到醫院求治,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治癒。
宏仁醫院家醫科醫師曹世達說,帶狀皰疹急性期應保持傷口清潔,不要亂敷藥或弄破水泡,以免造成細菌感染,目前治療方式有口服抗病毒藥物,5天一個療程,服用療效頗佳,也有塗抹患部的藥膏,若擔心發作帶狀皰疹,可自費注射疫苗,效力最長可達15年。
曹世達表示,帶狀皰疹好發在30至50歲及免疫力較差的人,隨著國人壽命增長,帶狀皰疹的病人有高齡化趨勢,門診常見70、80歲以上的病人。他說,人體感覺神經從脊椎分別往左、右延伸,並不相通,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單側感覺神經,不會踰越人體中線,但亂敷藥造成患部潰爛,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等細菌感染併發症,萬一免疫系統很差,將危及生命。
他指出,帶狀皰疹的傳染途徑不明,因皰疹與水痘的病毒相同,醫界推測是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神經,當年紀大、免疫力下降,病毒開始活化侵犯神經,會隨著神經分布區域產生灼熱、抽痛、刺痛等不適症狀,把握這段時期醫治的效果最好,若沒正確治療,疼痛持續2天至7天,患者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疹,在被侵犯的神經分布區域長出水泡。
曹世達說,帶狀皰疹病毒最常侵犯前胸、後背的神經,其次是顏面三叉神經,也有頸部、腰部、生殖器官部位的神經被侵犯;病毒活躍時,初期症狀是倦怠、輕微發燒,有些人甚至會打寒顫,接著連續幾天身體單側神經痛,然後長出紅疹,再長水泡。水泡液體會由清轉濁,通常5至10天內水泡結痂,在體表留下斑痕。基本上,發病過程會感染給從沒得到水痘或免疫力差的人,所以在水泡結痂前,患者應避免接觸未得水痘者、孕婦、幼兒及免疫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