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與漢翔合作參與由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院士主持的國際高能物理研究計畫-太空粒子物理實驗,執行高能粒子探測器AMS-02外接散熱系統的升級,該裝備並於十一月初從美國隨火箭升空,太空人已完成首次安裝,在無重力環境下花六點五小時手動維修,預計要進行四次更新才能完成。此維修也被NASA視為「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太空維修任務」。
成大表示,十一月二日AMS-02 UTTPS升空當天,成大校長蘇慧貞、物理系副教授楊毅、漢翔總經理馬萬鈞及漢翔工作團隊等都在美國現場見證歷史性一刻。距目睹火箭升空已經數週,楊毅內心依然感動,他說,辛苦兩、三年,歷經許多曲折,全都獲得回報。
楊毅指出,AMS-02探測器在太空站運行超過八年,為能繼續運作,關鍵的散熱幫浦需要升級,四年前丁肇中院士邀請成大與漢翔設計與製作外接散熱系統升級,兩年前成品送到德國及義大利做環境測試,歷經近兩年嚴苛考驗,獲得NASA肯定與讚賞。待散熱系統更新完畢,AMS-02可持續運作至二0二四年到二0二八年。
楊毅表示,在太空運行的儀器設備都要能承受極端環境考驗,以及火箭升空強烈的震動等問題,所以特別選用高硬度的鎳合金做散熱板管材,而且要在有限的時間壓力下,做到符合NASA要求的清潔程度,又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成大與漢翔硬是克服困難,自行開發一套自動清潔系統,成效獲得NASA大力稱許與認同,更將其列入其他管徑其清流的標準流程。
太空探測器AMS-02散熱系統升級作業,至少要分四次在太空手動更新,預估前後所需時間至少一個月。楊毅指出,國際太空站計畫負責人Kirk Shireman也公開說過,「太空人在太空中手動更換儀器設備前所未有,這個升級計畫被NASA認為比一九九四年維修哈伯太空望遠鏡還要困難及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