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51歲陳先生,在大里仁愛醫院糖尿病共照網看診已超過10年,對飲食的控制及服用處方藥物很隨興,直到今年糖化血色素從8.2%上升至12.2%,才驚覺應該正視血糖的問題,所以除了定期看診外,也尋求營養師的協助,順利獲得控制。
大里仁愛醫院營養治療科黃鈴燕營養師表示,台灣糖尿病人口約有230萬,並且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1%,飲食習慣與攝取量是影響高血糖的主因。
陳先生過去喜好喝可樂,吃炸魷魚、鹹酥雞,早餐攝取飯糰、炒麵加大腸豬血湯或綜合湯,中餐吃自助餐的便當,晚餐自煮是吃飯配肉或魚及蔬菜同時會吃完所有的剩菜,晚餐後還會吃洋芋片、可樂果、花生夾心餅乾或海綿蛋糕。
黃鈴燕營養師建議,將早餐經常攝取飯糰、炒麵,調整為饅頭夾蛋或包子、菜包配一杯無糖豆漿,也可以選擇蛋餅或肉蛋吐司加少量的美乃滋配一杯鮮奶或無糖優酪乳;再者中餐購買自助餐將飯量減少,並增加蔬菜攝取,如高纖低醣便當,同時調整進食的次序;先吃一碗蔬菜再吃豆、蛋、魚、肉類最後才吃米飯或麵食。在調整飲食過程中容易有飢餓感,建議水果不要飯後馬上吃,可將水果當成點心吃,好比半顆芭樂或蘋果,同時將喝飲料的習慣改成喝白開水,並且1天的攝水量需要超過2千CC。睡前若有飢餓感;可吃原味的蘇打餅乾或鹹味的雪餅1小包取代原本的洋芋片、可樂果或花生夾心餅乾。
經過兩個多月醫療與營養共照,陳先生配合處方藥物和積極改變飲食,糖化血色素從12.2%降至6.8%,等於達到糖尿病控制的標準,而體重也減輕8.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