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小兒鼻過敏在兒科是很常見。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林佳穎指出,一般病況多和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有關,部分小兒可能陽氣偏盛,而有熱證型之鼻過敏;中醫治療鼻過敏,須先判別體質之寒熱虛實,對治用藥方可收效。
林佳穎指出,在台灣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孩童患有鼻子過敏,隨著小兒年紀的增長,到了青春期更達高峰,可能會出現鼻癢、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亦可能僅出現其中一二。西醫在治療上,除了尋找並排除可能導致鼻過敏的過敏原外,會給予口服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鼻噴劑之藥物來治療。
中醫看鼻過敏,稱其為「鼽嚏」,《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云:「鼽者,鼻中出清涕也」,其症狀和鼻過敏之症狀相符;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肺主衛氣、主體表」,因此鼻過敏之鼻子相關症狀及對過敏原高度敏感的現象,多跟「肺」之功能高度相關,其中又間歇受到脾、腎之影響。
林佳穎表示,一般常見的小兒鼻過敏病況,多和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有關,部分小兒則有熱證型之鼻過敏。肺氣虛的小兒,多清晨或遇寒風時易發作,中藥可選用玉屏風散等方補益肺氣;脾氣虛和腎氣虛的小兒,多流清涕伴食慾差等腸胃症狀,中藥可選用六君子湯、腎氣丸等方調補;熱證的小兒鼻癢較為顯著,會流出白黏或黃涕,且遇到熱時症狀較明顯,中藥可選用銀翹散等散風清熱之方。由此可見,中醫治療鼻過敏,並非使用單一或唯二之藥物,而是必須做全盤考量,並判別體質之寒熱虛實,方能用藥。
他說,居家照護方面,須根據小兒體質做適當的調整,虛證需要注意避開寒涼的水果或是冷飲等餵養習慣;熱證的患者要注意是否過食零食、炸物等辛燥之物或是環境過熱等因素。中醫治療配合正確的居家照護,不僅可改善小兒鼻過敏,更可為小兒奠定發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