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十、十一月「中道與人生」系列演講,十二日邀請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主講人,以「歡喜對談話中道建人間淨土」為講題,將其閱歷的心靈路程,轉化為與眾共勉語。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主持該項講座,線上與實體並行。果東法師表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是「心靈環保」,以情意及思想為基礎的著力點,淨化或轉化成為具有高尚的品德標準,並有無限愛心的偉大人格;以「止惡行善,心安平安;觀世自在,無事無礙」作為實踐方針。
果東法師說,從佛法來講,心安就有平安,無事是最快樂的事;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只有契機契理的慈悲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果東法師講題中的「心」,不是隨煩惱生滅的自我中心,而是平和穩定的慈悲心與智慧心。心平氣和讓溝通更暢達,切忌被情緒勒索,才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發現自己起了情緒波動,更要傾聽對方的心聲、觀察其肢體語言,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給予尊重,才能產生同理心去理解對方;有了理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而這也正是關懷自己,學習佛的慈悲、智慧的開始。
陳樹表示,法鼓山聖嚴法師海內外奔波,把佛法的論述予以條理、脈絡化,也讓跟隨學習佛法者結下善緣。民國八十二年他有幸皈依聖嚴法師門下,法號「果程」,在修行的路上期盼能成為眾生的橋梁,一心推動中道,追求中華道統;也企盼在人生任何情境裡面,透過生活、生存跟生命,更充實也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