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靜謐寂寥的瑞芳山城

文/攝影 黃筱婷

步出瑞芳火車站時,便感覺到這是座略顯寂寥的山城,前站出來尚可看到櫛比鱗次的店鋪,不遠處還可見到美食廣場,想必裡面聚集了各種常見的小吃吧!轉個方向前往後站,鼎沸的人聲轉瞬間隨即被靜默所取代,後站外圍沒有五光十色的商行,有的僅是已然褪去的繁華,宛如有著佝僂身影的遲暮老人,這便是我對瑞芳老街的首印象。

在針扎似的綿密細雨中,我撐著一把淡黃色的傘,在瑞芳老街裡緩慢穿梭,在老街裡行走是急躁不得的,急躁是會將老街氛圍給劃傷的;瑞芳老街不若鄰近的九份老街,永遠被無止盡的人潮所淹沒,這兒雖然沒落許久,卻益顯與世無爭,寂寞地等待著有緣人的光臨,這便是瑞芳老街獨有的氣息。

龍巖宮前方為原瑞芳神社的吽形狛犬

瑞芳老街的舊名為「龍潭堵」,當地文史工作者以雙龍圍繞「安潭鎮山川」還原龍潭堵意象,還有以礦工攜帶入礦坑的救命燈作為發想的平安燈飾品,鮮明的色彩是時常可在老街中舊時輕便車軌道附近常可見到的裝置藝術,也替蕭條的老街注入一股新活力。

在瑞芳火車站的後站出口處矗立著一座原立於瑞芳神社的石燈籠,可惜神社已不復見;不過,查詢資料過後,我驚喜的發現原來置放於神社的兩隻狛犬,目前被放置在龍巖宮前方。

瑞芳旅社曾為瑞芳第一大旅社

據說早期瑞芳因有輕便車軌道,許多外地人都會到此做些小本生意,久而久之,瑞芳老街便逐漸繁盛起來,這些生意人需要一個棲身之地,於是「瑞芳旅社」便應運而生,只是回歸平淡的瑞芳人潮逐漸散去,瑞芳旅社便隨之關門大吉;目前在旅社上方還掛有一塊慶祝開張的匾額,比起今日的大門深鎖,我只能在憑空想像舊時旅社人潮來來回回的鮮活光景了。

老街有一座義方商行,這座涵蓋好幾間建築的房子是瑞芳老街最為知名的街屋,猴硐的瑞三煤礦公司即是由義方商行的李建興所創,李氏家族的相關企業總部也設置在此;李建興與其他四位兄弟齊心合力經營瑞三煤礦公司,當時全臺有七分之一的煤礦均是出自李家的礦坑,李建興還曾擔任瑞芳的首任鎮長,可知義方商行在瑞芳早期確實佔有一席之地。

外觀優美的廖建芳古厝

從義方商行前行會看到優美的「廖建芳古厝」,這是老街上舊房子中最讓人矚目的一幢建築,從其外觀刻看出它擁有弧形的紅磚拱廊,巴洛克裝飾的山牆頂端是以洗石子所雕塑的「廖建芳」商號,一旁還綴有花草紋飾,只是從窗戶冒出的枝椏不難看出古厝已是荒廢甚久;廖建芳古厝不遠處還有一處「林牙科診所舊址」,這座瑞芳第一家的牙科診所前身其實為日治時期的駐在所,只是目前建築物已經全數拆除,除了路旁的石階之外,完全沒有留下任何足跡。

瑞芳老街有許多深不見底的幽深巷道,剛開始走入時我有些擔心自己會迷路,但裡面其實四通八達,「不見天巷」即是一例;行走於這些曲徑巷弄內,一邊是舊時使用的貨運倉庫,另一側則是人可站上去不抵擋輕便車通行的水泥階梯,處處盡是小巷弄的瑞芳老街也頗有一番趣味。

順著來時路,我走向別稱為「瑞芳祖師廟」的龍巖宮,主祀清水祖師爺的龍巖宮,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並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廟地即是由前述義方商行的李氏兄弟所捐;瑞芳神社的兩隻狛犬目前便放置在龍巖宮廟前兩側位置,龍邊為張口狀的阿形狛犬,虎邊為閉口狀的哞形狛犬,日式狛犬與漢式廟宇的結合雖稍顯突兀,不過也替已然拆除的瑞芳神社留下一些紀念。

當區間車緩緩駛離瑞芳車站時,我回眸凝視這座曾因礦業興起亦沒落的山城小鎮,心中滿是無以言說的感慨,感慨著山城的人去樓空,也感慨著老街的門可羅雀,我感覺到瑞芳山城正孤寂的低鳴悲泣。

即時

滿足三峽河100年防洪標準 長福橋趕工 預計115...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

烘焙餐飲職訓班開訓 八療培養學員一技之長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提升身心障礙...

花防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 6工人受傷送醫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市府前路的陸軍...

大貨車未禮讓 擦撞斑馬線上行人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區金...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