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中二年十六班 ◎江云心
冰冷的機器擁有十八般武藝,甚至思考、進化,這看似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的場景,因科技的迅速發展而成為可能。正因如此,世人對於AI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在現今引發論戰。對我而言,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禍福相倚的。然而,我還是認為AI的成熟是利大於弊。
「科技出於人性。」從農業的種植技術到科技大廠的晶圓研發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亦是如此。因此,此項科技是禍是福,完全取決於人類如何寫出程式賦予機器人特定的能力,以及如何使用那項技能。無人機加裝了辨識器和攻擊武器,在戰場上辨別敵方並將其毀滅,是禍;在烈日下代替辛苦的農人巡視農田,回傳監測資料並進一步分析,是福;機器人刀槍不入,作為殺手暗殺標的,是禍;代替人類行使危險或嫌惡的任務,是福。智能眼鏡被運用在作弊或投機取巧上,是禍;幫助不便的人更輕鬆取得資訊,是福。人類設計、發行及運用AI新技術時,必須三思此科技將帶來的後果,並事先擬定在最極端的情況發生時的應變措施。
機器人蘇菲亞已成為第一個取得公民身分的機器人,我們除了讚嘆時代的進步,更須趕緊思考,如何面對未來被人工智慧占據的世界。無論是不是從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好或壞的影響來思考,唯一不變的是:區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不同與其最大優勢,並要加以活用。例如:當人工智慧將支代未來百分之七十的工作時,無法被取代的百分之三十工作,就是必須具備感情、創新及創意,或是技術高超的工作;農工業的基礎生產製程全面AI化,但取代不了的是新產品及技術的研發;達文西手臂微創手術逐漸取代傳統高風險的開膛剖腹手術,卻取代不了心理醫生的暖心開導。因為「人性」具獨特性,使人工智慧不致於能完全取代,甚至毀滅人類。
未來,電影中的場景可能一一實現在我們的眼前。雖然有「機器人與人對戰」的電影,也有「人工智慧輔助人類」的電影,我深信只要人人都能掌握「用進廢退」法則,把握身為人的獨特性,找到人生的意義積極生活,才不致廢弛而退步,而如此,人工智慧將是使生活愈趨便利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