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來去布袋 吃海味訪民俗

兩座嘉應廟各具特色 一有燒王船祭儀 一辦衝水路迎客王
布袋信仰中心之一嘉應廟。

圖、文∕陳銀全

來到嘉義縣布袋鎮,不僅可從布袋港搭船到澎湖,還能到觀光漁市場採買海鮮,或到旁邊的店家直接點菜,品嘗現撈海產,周邊也有不少景點可參觀。

布袋鎮有兩座嘉應廟,一是有「燒王船」習俗的布袋嘉應廟,一是每年舉辦「衝水路迎客王」的新塭嘉應廟。

位布袋鎮入船路的布袋嘉應廟,每逢祈安建醮時,舉行「燒王船」祭儀,酬神祈安的祭典相當隆重,吸引遊客前往觀光。到布袋嘉應廟進香,可以順便到廟前不遠的小巷裡探訪「日本貞愛親王殿下登陸台灣紀念碑」。

根據紀載,布袋嘉應廟約建於清康熙元年,為嘉南沿海地區少數不以主祀媽祖的廟宇,主祀由大陸來台的九龍三公。「九龍三公」是明朝洪武帝追封宋代魏府三代忠良的謐號,是南宋末代替端宗飲鴆殉節卻敵的忠臣魏天忠。明太祖洪武嘉許三世忠貞宋朝,特追諡「九龍三公」上溯其父國佐、祖父了翁三人。將其神位入奉忠義祠,享祀春秋大祭。

每年逢農曆五月初二,布袋庄請王迎后,乃是全庄年度大事,初四為三公爺聖誕千秋,本廟每逢做醮皆有燒王船的習俗,成為布袋庄的文化傳統。

前身是海關 五四三故事館展布袋史
布袋五四三故事館外觀。

布袋嘉應廟前方的布袋五四三故事館,門口有「布袋嘴」裝置藝術,布袋嘴就是布袋的舊地名,故事館前身是「財政部高雄關稅局布袋留置所」,當地人俗稱「海關」,現以藝術策展,展現過去布袋的歷史變化及人文風情,讓遊客能更了解布袋。

布袋五四三故事館內物品栩栩如生。

故事館一樓以畫作展現布袋四百年的歷史變化,一張畫作即代表一個殖民時期,其中光復初期布袋與中國海運發達,有「布袋小上海」的稱號,故事館的兒童讀書室設計成藝術船屋,有榻榻米地板讓小朋友坐在船屋裡閱讀繪本,船屋外型凸顯了布袋的榮景,船屋上的字樣:永樂茶店、夜來香為當時著名的店家,米、糖則為當時出口量最高的物資。

在布袋可以搭船至澎湖遊玩。

二樓展區則以老照片及裝置藝術呈現布袋居民的生活情景,其中一件作品以3D物件轉2D畫作為概念,拍攝起來像是一幅平面油畫,但實際上是藝術家將桌椅等立體實物繪成油畫,可以跟三五好友一起變身畫中的主角。

布袋觀光漁市場內也有海鮮加工品可以選購。

布袋港於整建工程後,可從此地搭船前往澎湖,或搭乘觀光漁筏出海欣賞美麗的濕地生態,到觀光漁市品嘗新鮮的海味。布袋觀光漁市場所賣的海產,有肥美的水產、可口的海鮮加工品,是民眾喜歡的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