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19日指出,近期台灣染疫死亡率上升,是因疫苗第3劑對中重症的保護效益逐漸歸零,須趕緊接種第4劑或次世代疫苗。
他指出,台灣7成民眾有打第3劑疫苗,原以為在面對BA.5流行時僅有感染率上升,中重症應受到保護;但近3週以來,染疫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
過去對疫苗的定義為不能夠保護感染,但可保護中重症以及死亡發生,並且不會隨著時間而影響;然而,這個理論目前已受到嚴重挑戰。觀察台灣疫情可發現,原始株製成的追加劑會產生突破性死亡,對中重症的保護力會隨著時間拉長而衰退。
陳秀熙說,9月底之後,台灣多數人施打第3劑的時間已經超過5、6個月,對中重症的保護力剩下30%並逐漸歸零,成為近期BA.5流行下死亡數增加的原因。唯一的拯救方法就是對於容易住院被感染,以及容易變成中重症的群族,鼓勵他們趕緊施打次世代疫苗或第4劑。
研究團隊林庭瑀以疾病進展模型評估,如果台灣的次世代疫苗覆蓋率達80%,每日死亡率可以從百萬分之2.3,下降到百萬分之0.87。
林庭瑀以日本作為對照,BA.5流行疫情也相當嚴重,但近一週平均每日死亡率約為百萬分之0.52,相比於台灣的百萬分之2.29非常低。其中原因就是日本第4劑施打率較佳,60歲以上已達到72%,月底更將擴大次世代疫苗接種資格且縮短間隔時間。台灣雖已開放第4劑一段時間,但65歲以上長者施打率僅40%,50~64歲族群甚至不到20%。
研究團隊也舉多項海外實證研究資料,證明追加劑預防住院、急診、死亡的效益,都會隨時間降低,高風險族群應加強接種第4劑或次世代疫苗。海外研究也證實,疫苗接種也可降低長新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