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卅一日宣布與軟板廠嘉聯益、臺灣科技大學三方合作打造微縮化的無人搬運車,結合AI人工智慧辨識技術,協助國內電路板業者導入智慧製造技術、加速轉型為智慧工廠,克服產線人力不足等課題,預期可提升產線效率超過百分之廿、降低工序作業時間百分之五十,進而提升國內PCB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表示,臺灣擁有全球最大的PCB產業鏈,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然而當前國內PCB業者普遍面臨缺工、仰賴人力操作設備及經驗傳承斷層課題。工研院呼應產業需要,攜手軟板大廠嘉聯益、臺科大共同開發「人機協作自主移動機器人」,將目前AGV設備微縮化,加入多自由度的上下料機構,並結合人工智慧視覺技術,不但能達到人機共工運載物料、提升產線效率之外,透過機器人內建的人員姿態辨識系統,還可確保人員作業正確,降低操作失誤可能造成產線停擺的損失,提供場域更加安全、可靠及完整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預計2023年底完成研發及場域驗證,力助PCB及半導體業者加速轉型為智慧工廠,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嘉聯益樹林總部特助暨該計畫主持人梁隆禎表示,期望藉由鏈結「產、學、研」之實務人才與研發能量,發展人機協作自主移動機器人,目標協助人員搬運各種卷軸式半成品物料的上下料機構,並增加製程站之間的自動識別功能,以智動化技術減輕生產線的壓力、提高生產效率。為持續優化軟性電路板智慧製造,嘉聯益透過跨業結合,以下世代二0三0卷軸式軟板材料技術升級為切入點,開創更精密加工技術,讓臺灣軟板業者可拉大與國際競爭者的差距,迎接不斷加劇的市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