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海底船說」 海科館開放學校申請免費觀賞

文化部歷經2年完成的臺灣首部水下考古紀錄片「海底船說」,即日起在海科館海洋劇場每日最末場次後加映精華版。(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文化部歷經二年完成的臺灣首部水下考古紀錄片「海底船說」,即日起在海科館海洋劇場每日最末場次後加映精華版,這部紀錄片由拍攝與水下考古團隊深入海底攝影,探究台灣歷史過往的沉船遺址與海底文化資產。這部難得的紀錄片另有完整版,將同步提供全國高中職以下學校,可向海科館申請於海科館海洋劇場適宜時段免費觀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陳濟民局長表示,「海底船說」這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拍攝與水下考古團隊冒著強勁的海流和巨大的水壓,潛入水下四十公尺深的海底,除了呈現難得一見的沉船遺址現場外,也經由多年的實踏挖掘有許多珍貴的海底文化資產。還越洋採訪了七十多年前在綠島觸礁沉沒的「胡佛總統號」船難事件的倖存者周遠女士,透過她的親身經歷,揭露埋藏在大時代裡的第一手故事。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也說明,根據文化部文資局資料,目前國內有關水下文化資產列有六艘沉船的水下考古研究,水下文化資產除了在國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外,在國際也成為重要的討論焦點,各國海底考古團隊經由調查與探勘沉船遺址,隨著歷史與深藏在海底的遺物了解水下化資產的奧秘!

 

紀錄片中還越洋採訪了70多年前在綠島觸礁沉沒的「胡佛總統號」船難事件的倖存者周遠女士。(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提到,「海底船說」文化資產紀錄片說明了沉在台灣海域的「將軍一號」是台灣第一艘由官方系統性考古的沉船,這也開啟了台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第一扇門。另發生在一九三七年,「胡佛總統號」遊輪從日本神戶開往當時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航行中在綠島外海擱淺,當時綠島居民齊心搶救安頓於家中,也在綠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美國為感念綠島居民的義行,透過紅十字會捐款興建綠島燈塔。

「海底船說」紀錄片由拍攝與水下考古團隊深入海底攝影,探究台灣歷史過往的沉船遺址與海底文化資產。(海科館提供)

一個沉船事件就是一個歷史,也是未來海底文化資產探索的研究,「海底船說」文化資產紀錄片,呈現有許多難得的海底考古畫面和珍貴的文史紀錄,有興趣認識海底文化資產及過往的歷史故事的民眾,「海底船說」文化資產紀錄片,不容錯過!今年底前可經由海科館海洋劇場八K大螢幕的放映效果,感受海底水下文化資產的奧秘,共同守護全人類的文化資產,每日海洋劇場下午四點場次後,將加碼播映紀錄片精華版供民眾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