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想的不一樣 揚子鱷水下直立姿勢曝光 驚嘆所有人

揚子鱷的吻部較為短而寬厚、兩頰圓潤、頭部接近U字形,嘴部閉合時看不清下排牙齒。(台北市立動物園)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鱷魚在地球上存在兩億多年,屬於非常古老的物種類群,全世界目前約有廿七種鱷類;遊客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可以分別在「熱帶雨林區」看到「馬來長吻鱷」,在「兩棲爬蟲館」找到「揚子鱷」。

作為「短吻鱷科」的一員,揚子鱷在外觀上和包含馬來長吻鱷在內的其他「鱷科」有明顯差異。動物園指出,揚子鱷的吻部較為短而寬厚、兩頰圓潤、頭部接近U字形,嘴部閉合時看不清下排牙齒;而一般大眾認知外表兇猛的鱷科鱷魚,則是嘴部窄而細長、頭部呈倒三角V字形,嘴部閉合時能清楚看到相互錯開的上下排牙齒,最令人意外的是,兩者間的親緣可是比同科的人類和黑猩猩還要遠。

像這樣立定的姿勢,讓揚子鱷在保持警戒的同時,水面下的身軀呈自然放鬆狀態,於是就,於是就跟著地心引力一起往下垂囉!(台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園說,兩棲爬行類的鱷魚,跟人類一樣透過鼻孔呼吸、肺部換氣,所以經常能看到鱷魚潛伏水面,只探出一小部分的腦袋觀察四周,這是由於牠們特殊的生理構造,眼睛、鼻孔、耳孔集中在腦袋上半部,使牠們得以將龐大的身軀隱藏在水面下,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捕獵。

如果讓大家試著想像水面下揚子鱷的姿態,是否會認為和牠在陸地上一樣,應該是身體趴著、平行於水面呢?這時若有機會來到兩棲爬蟲館,透過特殊設計的玻璃窗,民眾會驚人的發現,牠居然是直挺挺的立定在水中!

鱷魚身為代謝率低的變溫動物,平時不愛耗費多餘的體力,經常一動不動、看起來懶洋洋。(台北市立動物園)

動物園表示,鱷魚身為代謝率低的變溫動物,平時不愛耗費多餘的體力,經常一動不動的,像這樣立定的姿勢,讓揚子鱷在保持警戒的同時,水面下的身軀呈自然放鬆狀態,於是就跟著地心引力一起往下垂囉!

兩棲爬行類的鱷魚,跟人類一樣透過鼻孔呼吸、肺部換氣。(台北市立動物園)

揚子鱷的體型是世界上第四小的鱷類,動物園說,成年的揚子鱷體長一般落在一點二到一點五公尺,最大全長二點一公尺,體重落在廿三到四十五公斤,約等於一隻大型犬,再加上揚子鱷生性溫順膽小,少有攻擊人類的紀錄,不免給人留下一種呆萌可愛的印象,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動物天生具備野性本能,民眾若在野外遇見野生動物,仍需注意自身安全,以尊重不打擾的態度,去觀察和欣賞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