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精神暴力微電影 徵件活動19日舉辦頒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婦女有過遭伴侶暴力相向經驗,為提升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衛福部主辦「111年親密關係精神暴力微電影徵件」,並於19日舉辦頒獎典禮,首次公開徵件即收到來自全國的影像創作者響應投件,在觀眾票選及評審團激烈的討論下,入選16部影片,共同角逐金、銀、銅、佳作等4大獎項。

衛福部表示,依據110年對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所做全國性調查發現,婦女遭受伴侶暴力的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在各種暴力型態中,以精神暴力盛行率最高(16.76%),這類型的暴力往往隱密難以察覺,傷害卻是慢慢地積累。

為呼籲社會大眾重視精神暴力帶來的傷害,衛福部辦理微電影徵件活動,邀請創作者透過影像為這些「看不見的傷」發聲,提升眾人對此議題之關注、覺察與反思。

這次徵件收到許多關注此議題的青年學子、影視工作者、暴力防治實務工作者投稿的創意影片,在61部投稿作品中計49件符合本次比賽規格;經影視廣電、家庭暴力防治領域之專家組成之評審團,依主題內容、拍攝技巧、創意表現、網路人氣投票等項目,入選16部影片。

其中《Erna》劇組團員皆為第一線的社工,以社工的角度出發,融合實際社工服務經驗,帶出金錢控制、言語等精神暴力,榮獲「銅獎」;《倩女瘋暴》則以傳統布袋戲技藝,精準的結合精神暴力議題,將此嚴肅的議題轉化成幽默的故事情節和電影節奏,呈現難得一見的台式喜劇,奪得「銀獎」。

最終脫穎而出的是《消去法-精神施虐的日常》,結合導演自身經歷,以日常書寫及實驗影響美學的創作手法,訴說自我修復、重新肯定的歷程,是一部深具開創性的精彩之作,勇奪金獎獎金20萬元。另《新居落成》、《扮家家酒》、《我是為你好》3部作品榮獲佳作殊榮。

衛福部指出,今年首次辦理第一屆將主題聚焦於親密伴侶間的精神暴力的微電影徵件活動,透過貼近生活的影像傳遞,讓社會大眾得以看見「看不見的傷」,也希望能藉由此徵件活動,鼓勵更多的創作者投入暴力防治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