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及華語文教學暨書法國際碩士班本學期因應今年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生根花蓮」主題,二十二日偕同華語文中心安排花蓮境內博物館深度參訪課程。藉由探訪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及瑞穗奇美文物館,讓來東臺灣學習的外籍生更認識花蓮族群風土文化。參與師生包括校長趙涵捷、華語文中心教師、清華大學副校長信世昌、哈佛大學前華語中心主任何寶璋,以及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學生共二十七人。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是「臺灣玉」的產地,去年由豐田市場舊址活化成立,也是一座離東華最近的博物館,經由館員詳盡的解說,瞭解史前時代人們已經發展出活絡的臺灣玉海外貿易與製作工藝。
接著驅車前往瑞穗奇美原住民族文物館及奇美部落,帶領學生們貼近阿美族文化。瑞穗奇美文物館是臺灣少見的「生態博物館」類型,同學們實地深入田野體驗,以阿美族族人的角度親身體驗這塊土地的自然風物與人文歷史。

奇美部落是隱蔽在秀姑巒溪旁山谷之現代桃花源,也是一座活的博物館,在族人風趣解說下,更瞭解傳統阿美族人生活智慧,不僅利用觸手可及的樹枝、竹筒、葉片及石頭製作工具來捕魚蝦煮食,在捕獵工法設計中還蘊涵著長幼尊卑、生態永續循環的深意。導覽中讓同學踏查認識本地植物之餘,也藉由午餐奇美部落風味餐,品嘗阿美族特有飲食文化。
參加學生表示,對於在地學習文化歷史的課程內容印象特別深刻且獲益最多。華語文中心未來也將開發更多有趣及在地特色文化歷史課程給外籍學子,希望他們來臺學習期間,能多貼近在地風土人文,深度認識臺灣及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