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處揭露登錄標準:民眾參與程度、是否持續、有無特殊性和保存文化價值核心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北區縣城隍廟農曆鬼月過後的「夜巡」抓鬼,經文化局文資處登錄「市定民俗」,同時登錄的還有柳營王醮,也是本市通過登錄的第四十四和四十五項市定民俗。縣城隍廟主委黃百榮表示,未來將年年舉辦、世代薪傳。
文資處登錄理由有三:一是儀式長期由廟方人員、眾多信徒、志工共同參與,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定期舉辦夜巡,辦理時間、夜巡範圍、表現型式等,皆表現出地方特色。保留完整暗訪夜巡驅鬼除煞儀式,夜巡前至玉皇宮稟報玉帝,儀程中之關大駕、點兵符、起油鼎至暗訪路祭、煮油除穢以及保三年一次設置公案桌供孤魂野鬼鳴鼓申冤等,皆能保持傳統形式。
縣城隍廟主任委員黃百榮表示,該廟肇建於一七一一年,清康熙五十年,是台南三所清代官建廟宇之一。夜巡暗訪始於一九七0年的縣城隍顯祐伯指示,早年為不定期、依擲筊請示神明辦理。二00七年於起定期於農曆七月過後的首週六下午進行至深夜,延續至今。

此次縣城隍夜巡申辦夜巡登錄在短短三個月就獲准,連縣城隍廟方都覺得驚訝。無形文化資產組長鄭羽玲表示,登錄的標準主要在民眾的參與程度、是否持續、有無特殊性和有無保存文化價值的核心,並不在時間。但若將來這些核心價值發生變化,也會被廢止,所以不是永久的。
目前全台南市市定民俗已登發四十五項,有廟宇祭典,也有陣頭,另有超過二十項正在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