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 基因檢測精準治療現生機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48歲陳姓工程師3年前發現口腔內有明顯發黑浮腫的腫塊,就醫確診罹患罕見的晚期口腔黏膜型惡性黑色素瘤,已侵犯至頷骨,屬發生率低但惡性度高的皮膚癌,經接受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終於找到一線生機。
 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增熙表示,陳男手術切除後,不到1年又復發轉移至淋巴跟肺部,曾接受傳統基因檢查,預測出使用標靶治療成效不彰,因此選擇藥費昂貴的免疫療法。
 轉至烏日林新醫院後繼續治療,為他安排申請新納入健保的免疫療法及癌症治療指引的標靶藥物建議,光約5次療程的花費至少已100萬以上,3個月後卻不見起色,轉移至肺部的腫瘤大小及顆數持續增加。決定接受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
 林增熙表示,該檢查方式為利用治療前腫瘤的組織細胞做為檢體進行化驗,檢查時間約需3星期,可一次大量篩選檢驗300多個基因,找出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再依此特性,選擇療效佳、副作用低的合適藥物。針對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醫療,象徵著精準癌症腫瘤治療時代來臨。
 陳男服藥5天後,本來壓迫喉結的腫瘤明顯消腫,6週後肺部的多顆腫瘤至少減少5成,接下來只要定期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