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仕女修復 台版蒙娜麗莎展笑顏

 學甲慈濟宮內的「半身仕女」像,修復後的微笑,媲美名畫〈蒙娜麗莎〉。 (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也有蒙娜麗莎!典藏於學甲慈濟宮內的交趾陶「半身仕女」像,列為一般古物,但受損嚴重,經緊急修復,再現典雅秀麗微笑,猶如「台版蒙娜麗莎」。
 文資處表示,學甲慈濟宮內收藏兩百多件清咸豐年間葉王交趾陶作品,質、量堪稱全國之冠,多件列為國寶,交趾陶因常放置在戶外,長期曝曬,易因風化產生剝落、斷裂、缺損、鹽害等劣化狀況,為進一步了解相關材質,文資處率先啟動檢測與修復計畫,選定六件國寶和三件一般古物,委託南藝大檢測、記錄、研究、分析和研擬修復方案,近日完成,成果豐碩。
 此次採用包括可見光、紅外線、X光攝影、熱分析等多項科學檢測項目,逐一分析判讀,為珍貴國寶建置完整體檢紀錄。透過X光攝影檢視陶塑內部結構,發現塑像內部分別以三種不同粗細銅線為各構件連接,銅線在陶像內部交纏的「走勢」不同,作為作品完整性的判斷依據。
 一般古物「胡人獻瑞」為一組兩件對照作品,其中一件獅腳、獅尾內均以粗銅線彎折後,再以細銅線綑綁固定,銅線清楚整齊,應為葉王原作;另一件獅腳、獅尾內的銅線,粗細綑法不同,走勢較亂,研判可能為後人修補。透過研究,有助文物判斷及認識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創作技巧。
 另以3D建模技術,搭配十一部專業相機,為每件國寶拍攝超過一千張相片,完成精細詳實模型檔案,了解文物細節,未來亦將可運用至文創商品設計。
 其中劣化狀況最為嚴重者為「半身仕女」像,進行脫鹽及緊急修復,大幅改善原先保存狀態;修復後的仕女重現原作風采,五官及衣著紋路清晰顯露,臉部豐潤秀美,細眉鳳眼、輕點絳唇,婉約微笑的模樣如同名畫〈蒙娜麗莎〉,優雅又神祕。文資處指出,此次修復經驗將成為其他交趾陶文物修復重要參考,為公私部門合力保存古物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