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婦出血 子宮內膜癌作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3歲女性,約4年前步入更年期,半年前開始出現偶爾會有微微出血的狀況,近期至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經非侵入性的骨盆腔磁振造影(MRI)檢查,赫然發現子宮內膜有一處1.5公分的病灶,已侵犯至子宮肌層,後續進一步子宮內膜切片送驗,確認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子宮內膜癌就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的一種(占9成),近年來國人子宮體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從2015年的2458人,到2019年新發生個案明顯成長,新發生個案為3,124人,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長期月經異常、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有乳癌或卵巢癌症家族病史、服用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糖尿病、高血壓、不孕或帶有BRCA基因突變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沈彥君提醒,更年期的女性雖已停經,但婦科器官的健康狀況,也不能鬆懈。停經後若出現不正常的出血就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一旦有這樣的狀況發生,應盡快就醫檢查。

她也建議婦女朋友,保持標準體重、調整飲食型態,減少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戴奧辛等)的暴露、停經後勿未經醫師諮詢自行補充雌激素、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都是預防及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最好方法。另,針對子宮內膜的檢查方式,可安排子宮內視鏡、骨盆腔超音波檢查、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以利及早抓出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