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王醮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柳營王醮為大台南地區少見內陸型王醮,具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經審議登錄為市定民俗。(南市文資處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柳營王醮是大台南地區少見的內陸型王醮,表現急水溪流域中游的傳統特色,具不可取代性,市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通過「柳營王醮」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市定民俗,並正式公告。

文資處說,柳營舊稱「查畝營」,「柳營王醮」為大台南地區少見內陸型王醮,舉凡民俗起源、接送王、落壇、五營營主交接、廟前豎天地燈篙、王壇(王府)設置等,表現急水溪流域中游之傳統文化特色,具不可取代之重要性。

「柳營王醮」登錄為市定民俗,柳營區長陳玉惠(左—)前往代天院祝賀。(柳營區公所提供)

柳營公所說,柳營代天院「代天巡狩遊王公」是急水溪中游區域的重要王爺信仰,「遊王公」本無固定廟宇、無雕神尊、僅以「一座香爐、一座王令」,輪祀於信徒宅第,至民國五十七年始因神示建廟,稱「代天院」,並確立十三庄頭廿聚落,跨越柳營、新營、鹽水、六甲等區域。

區長陳玉惠表示,「柳營王醮」是全台少數保有百年以上實體文獻資料,佐證其歷史與延續古老科儀的王醮文化,多年來廟方對地方信仰文化保存不遺餘力,申請案二0二0庚子科王醮就提出,經廟方與在地學者及志工夥伴共同努力,取得更多寶貴資料,也進行多場次活動,充實「柳營王醮」的內涵與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