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研究團隊5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據分析,猝死、嗆到等是造成兒童心臟停止重要肇因。然而,若患童即時接受心肺復甦術,可望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針對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與其預後相關因素,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進行一項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相關回顧,即針對林口長庚醫院從2005年至2016年12年間,收錄共152名18歲以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進行分析,盼能促進患童到院前及到院後醫療照護計畫。
研究發現,有高達76%兒童心臟停止是發生在家裡或住所,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有54%是因為呼吸道窒息才導致心臟停止。在呼吸道窒息原因中,最常見的就是兒童猝死、嗆到、溺水、火災等。顯示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與成人完全不同,成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大部分原因是心因性的問題。
同時,研究也發現,這152位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其中僅1/3經過急救後可恢復持續自發心跳,有14%可存活到出院,而預後良好可恢復日常生活者僅剩5%。值得關注的是,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較高。
李嶸指出,研究顯示,15位有接受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為60%,而137例無旁人即時心肺復甦術的個案,其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僅為32%。顯見即時有效的兒童心肺復甦術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吳昌騰也提到,進行CPR時,1分鐘至少應壓100下,按壓深度約胸廓的1/3,回彈按壓後確保胸口回彈再繼續按壓,且進行期間不可中斷超過10秒,且每按30下就應吹氣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