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氣溫驟降,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的病患也明顯增加。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除了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患者要按時服藥,也特別呼籲民眾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果發現身體有異狀,應盡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入冬氣溫驟降,尤其早晚溫差大,增加了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陳翰興提醒民眾,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患者,除了要按時吃藥、補充水分,做好血壓監測以及飲食控制外,「保暖」功夫不可馬虎。
他建議有運動習慣的長輩,應盡量避免清晨出門,尤其冷氣團報到時盡量調整外出運動時間,外出時除了身體保暖,脖子、雙手以及腳底等末梢肢端的保暖最重要,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等保暖衣物並搭配洋蔥式穿搭,以避免因低溫及溫差過大誘發心血管疾病。
陳翰興表示,民眾可透過幾個現象自我檢測,像是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如果發現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順利平舉,以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很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此外,飲食上也要特別注意,許多民眾有冬令進補習慣,一到冬天就是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但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甚至還有酒,過量攝取不僅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的風險。
除了高危險群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受到日夜溫差大影響,即使是無慢性病史或是中壯年族群也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由於冬季也是流感的高峰期,他建議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流感高危險群都應施打流感疫苗增強抗體,避免流感流行期以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