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陪父親出國

 ■王岫
 歲末,懷念特別多。想起父親節那天,陪老妻去聽兩場感恩父親的音樂會。一向以為當了父親40年的我,是節日的主角,看到布幕上印的「慶祝108年父親節…」字眼,我才遲緩地想到,今年固然是我當父親40周年,但父親民國83年病逝,算來也是父親逝世25周年了。
 小時候,父親節似乎沒受到甚麼重視的,家裡更沒上館子的習慣,因此,從小幾乎沒聽過誰家在過父親節的。四十幾年前到台北上班後,都市中,比較有人在談論如何過父親節、送父親節禮物的,但父親節通常沒放假,我好像都沒回台中請過父親吃飯。只多是去電信局拍個電報,匯個禮金,祝賀父親節快樂而已。真是慚愧。父親的父親節,大概都是在家裡等著電報員吧!而電報是甚麼,現在年輕人,恐怕沒見過了。
 七十年代初,還沒開放出國觀光,我也沒像現在有些年輕人,以帶父親出國旅遊做為慶祝父親節的招待。(我只記得帶過他去阿里山玩過吧,那也是利用自己的休假呢!)等開放出國了,父親又得了「漫長的告別」(long goodbye)這疾病(失智症),六年中,幾乎再少出門,更無法出國了,想來真遺憾。父親年輕時,曾闖蕩大陸東北,開大貨車為業,我小候常聽他講:「松花江的魚之多,只要釣竿放下去,隨時都有魚上鉤」…等等的回憶之語;又父親受日本教育,想必也想到日本旅遊看看;我也想過,若他沒失智,開放出國觀光後,我應該會請父母親一起全家遊日本吧!
 但七十年代這些都沒實現。不過,民國69年,父親70歲生日時,我寫了一本書《圖書與圖書館論述集》,書頁印上:「謹以本書,祝賀父親王邦先生七十大慶」的文字。沒為父親辦做過甚麼父親節活動的我,在他生日前夕,請出版社趕出這本書,並即時寄回台中給他。母親來電說,雖然看不懂內容,但兒子以這種方式慶祝家裡也不曾辦過的生日活動,父親看著書前頁印著他的名字,顯然還是很高興。
 民國73年,我被服務的機關--中央圖書館派到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研習三個月,其間去美國國會圖書館參觀,我查了該館當時還保留著的卡片目錄,發現國會圖書館有這本《圖書與圖書館論述集》。我雖沒告訴父親,但想起年輕時闖蕩江湖的父親,光復後回台後,忙於養育十口之家,又限於國家動亂、戒嚴的環境,從此沒離開過台灣,甚至大多時間只在台中工作、打拼,大概沒想到他的名字,會隨著我的書,進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吧!
 民國74年,父親75歲生日,我繼續出版了《圖書與圖書館論述集續集》,同樣,書頁也題上祝賀父親75大慶之字眼。出版社老闆,這次還特地用紅色紙張插業印上。這次,不用去美國,我在國際圖書編目的聯合目錄上,就查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及部分大學的東亞圖書館,都典藏有這本書了。
 藉為父親慶生之名義出書,只不過是當時敦勉自己下班之餘,多加努力閱讀,並以稿費為女兒們賺點奶粉錢罷了。但潛意識裡,好像也想向父親表達一點沒多陪他的歉意呢!父親在77歲那年生病失智了,83歲時離世,這段日子他一定不好過。但他逝世後,母親在臥室紅斗櫃,拿出這兩本印有祝賀他生日字眼的書給我,說父親一直留藏著呢!
 如今,在父親節音樂會上,聽著歌頌親情的幾首歌,不禁也只能在心底默默說,父親大人,您在世時,我沒帶您出國玩過,但我把您的名字,藉著書,送到美國國會圖書館和一些大學圖書館了。
 希望,您會說,這也算陪您出國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