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登場

台文館推出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圖為夏曼.藍波安親力自造的達悟族拼板舟。(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願你了解我的明白!台灣文學館即日起推出「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邀請民眾一起追溯台灣文學史長河的源流,原住民族文學。

台文館指出,展覽透過典藏文物為基礎,呈現原住民族文學的各樣載體,包括史前的口傳時期,有神話、傳說、祭儀、歌謠等多元文本,彰顯各族群語言的獨特性及族群如何面對自然挑戰與社會變遷。

原住民族後來開始運用外來的文字系統,如日文、華語為工具,向台灣社會傳遞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藉以記錄、描繪民族圖像,為新世代族人留下追尋認同線索。文學館表示,近年來原住民族作家豐碩且優異的作品,除於國內文學獎大放異彩,更受到國際出版社關注,進行外譯推展。

此次展覽展出日治時期陸森寶傳記、高一生〈高一生寄春芳書信〉;當代作家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的族語日記、亞榮隆.撒可努經歷火災後僅存,具鮮明排灣族畫風的筆記、巴代《斯卡羅人》小說構思草稿等原件,以及孫大川為文建會預擬的致詞稿,運用於一九九四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參與原住民族文化會議時,首度以國家元首身分稱呼「原住民」。

展場也可見到許多貼近作家日常的器物,如:由夏曼.藍波安親力自造的達悟族拼板舟、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自製的羽毛筆;孫大川留學比利時使用的煙斗及鋼筆;伊苞.達德拉凡參與中研院巫師祭儀研究調查時所收藏的「單杯小米酒雕刻水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