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提出淨零排放風潮下,我國太陽能電池業的現況與展望指出,受到疫情遞延訂單,以及國內積極推展綠能的加持,2021年太陽光電產業產值掙脫連續五年的負成長。2022年因通膨推升設置成本,預期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明確的支撐下,全年產值有機會挑戰700億元。未來將積極佈局淨零轉型工程,維繫產業競爭力:我國在順應全球淨零排放風潮,以及國際大廠陸續加入RE100倡議,要求供應鏈廠商配合使用綠電與加強減碳下,政府推動轉型策略、建構基礎環境,並提出關鍵戰略,以逐步落實淨零轉型工程。
因應全球新能源浪潮,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太陽光電為首選:綠電為產業能否在國際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必要條件之一;太陽光電具有裝置空間彈性大、進入門檻低、建設期短、安裝容易等優勢,加上臺灣擁有天然條件,且隨著技術創新發電成本可望逐漸降低,太陽光電的推展將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要角。
我國太陽能電池業聚焦在電池與模組製造,逐步朝上下游整合發展:我國太陽光電產業重心集中在中游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製造,隨著政府鼓勵太陽能安裝,部分業者跨足下游系統工程,整體產業朝向上下游整合發展。
太陽能電池業逐漸轉以內需市場為主:在國內綠能政策引領下,內銷值自2020年第2季先行復甦,反轉2015年以來的衰退陰霾,自2021年第4季至2022年第3季之各季年增幅度更在3成以上,表現亮眼,而直接外銷值的表現則相對平緩。
太陽能電池直接外銷比重明顯下滑:因內需市場的快速成長,加上受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擾亂國際市場影響,致太陽能電池製造業直接外銷比重逐年下滑至2022年1-10月的33.0%,下降主要來自於太陽能電池,2022年1-10月直接外銷占比32.3%較2019年降低了35.2個百分點。
太陽電池內需強勁,推升進口規模爆增:隨著疫情趨緩,遞延需求陸續釋出,以及政策面加碼鼓勵產業發展,系統廠加速搶裝電廠,國內太陽能模組廠積極擴產,對太陽電池的拉貨力道轉趨強勁,今年以來太陽電池進口需求呈現巨幅增長。
業者專攻內銷市場,太陽電池出口持續下滑:業者經營策略由外銷轉向內銷,致2020年以來太陽電池出口年規模值滑落到億美元以下。2022年前11月出口值降至42百萬美元,出口市場由分散轉為集中,出口至美國占62.6%,中國大陸(含香港)亦占18.4%,兩者合占8成餘。
今年前11月太陽電池進口顯著成長,主要來自東南亞貢獻:受惠於疫後太陽光電新增裝置需求復甦,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90百萬美元,較2019年全年成長四倍。現行規定陸製之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許輸入國內,因此2022年1-11月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居前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