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在一般人眼中是可怕的治療行為,高醫舉辦健康呼吸週活動,吸引許多病友到場參與,一名去年9月氣切的方阿公到場分享自身經驗,希望讓病友們了解,氣切並不可怕,還是可以恢復說話和進食。
72歲的方姓阿公,去年9月因敗血性休克從他院轉至高醫加護病房治療,因呼吸器脫離困難進行氣管切開術,在加護病房待了近3個月,還一度發出「病危通知書」,家人害怕得徹夜難眠陪伴在側,「晚上都不能睡覺!」方阿嬤說,直至呼吸器脫離成功後,這才轉為病房訓練咳嗽技巧,並以氣切發聲閥協助講話技巧。
高醫胸腔內科呼吸治療組長許端容說,方阿公本來只能說30分鐘的句子,後來變成2小時,移除後就能說6小時。病人透過發聲閥練習說話,接著移除氣切管後,也能進食和正常生活。
方阿公說,真的很感謝太太和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團隊的教導和照護,太太照三餐加消夜的「幫忙拍痰」,是呼吸治療師最好的「徒弟」,讓自己是從鬼門關繞回來,「氣切」照護最好的患者。
許端容說,為服務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高醫胸腔科提供全方位的呼吸道照護,除每年舉辦舉辦慢性呼吸道疾病相關活動外,並設有肺部復原中心協助患者做好全方位肺部照護,以利呼吸功能改善,提升民眾對「肺阻塞」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相關照護與知識認識,進而提升預防保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