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大學再聚首

  • 汪建

回首過往,升初中時,我考取一所市郊的中學。報到當天,父親陪著我去。學校裡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家長作陪的屈指可數,大家都蠻獨立的,突然覺得自己像個「媽寶」而感到汗顏。

排在我前面的同學,由於青春期竄高,竟還穿著不合身的國小制服,顯得土氣,好像是鄉下來的,制服上繡著「東寶國小」。父親問他這國小在哪兒?他很靦腆地用台灣國語說:「潭主(子)。」

他在校成績很好,到了初三模擬考,更是名列前茅,最後考進第一志願,榜單上的名次很前面。我初中迷上電影,荒廢課業,省立高中差一分飲恨,進入私校去了。這時我才醒悟讀書的重要,但是根基太差,大學聯考落榜,第二年重考,終於考取國立大學。

大學校刊,我偶爾在上面用真名發表短文。有一次看到一整個版面有篇很流暢的文章,作者署名就是他。他的名字挺大眾化的,我想應該同名同姓吧?

我們校舍,每間寢室門外都貼有學生姓名。有天晚上,寢室有人敲門,進來的就是他,他也是看到校刊才找了來,我這個姓名不常見,他很想知道個究竟,沒想到真的是我,我倆都驚呆了。原來他第一年考進私立大學,重考後才入本校。他對我求學歷程能從谷底翻身感到訝異;我見他國語竟說的比過去流暢,談吐不俗,也為之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