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後 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3倍

中山附醫副院長魏正宗指新冠肺炎引發自體免疫病,常見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山醫大附醫與高雄榮總合作,針對380萬例個案進行分析,持續追蹤180天,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未來半年內產生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為未感染者3倍左右,呼籲新冠患者痊癒後,仍應注意自身症狀。

中山醫大附醫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魏正宗指出,確診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加原因,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後激活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素風暴,或是病毒抗原與自體抗原結構相近,導致交叉反應,攻擊自己組織,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魏正宗說明,380萬名接受新冠病毒核酸(PCR)檢測的個案中,約90萬例是得過新冠肺炎且PCR檢驗為陽性,另約290萬例則為對照個案;研究結果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半年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之累積發生率為3%,是未感染者的3倍左右。其中,又以僵直性脊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乾燥症、血管炎及多發性肌炎等症狀最為常見。

魏正宗表示,以台灣為例,男性多罹僵直性脊椎炎、女性多罹系統性紅斑狼瘡,年長者則罹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乾燥症等較多;建議新冠患者痊癒之後,若發生長期皮膚紅疹、口腔潰瘍、肌肉骨骼酸痛、關節僵硬、掉頭髮、口乾眼乾,疲倦等相關症狀,應考慮自體免疫疾病之可能,提早至各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

魏正宗指出,團隊推測可能機轉有二,一是病毒激活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素風暴,進而導致系統紊亂、攻擊自己的組織,形成自體免疫疾病;其二是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對抗病毒抗原,若病毒抗原和體內抗原結構相近,則可能導致交叉反應,無意中攻擊自身抗原所在細胞與器官,引發自體免疫疾病。

即時

復議表決綠再敗 公教年改案付委

記者王超群、陳柏翰∕台北報導 因發生...

營養午餐爛 有人舉發遭威脅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營養午餐蔬菜竟...

酒駕拒檢逃逸又倒車衝撞 中和警開4槍逮1男1女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警分局中和所...

男子租別墅想創業牟利 保三警逮3人查扣上千萬大麻...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二十九歲黃姓男...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