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60多歲有慢性氣喘病史的女病患、因上呼吸道感染後咳嗽不止,多次服用西藥治療仍未痊癒,尋求中醫診治,治療後除咳嗽幾乎消失,氣喘也少有發作。
新竹市中西醫師蔡宗璟表示,該名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兩週頻繁咳嗽前往就診,咳嗽時有明顯痰音,痰呈黃綠色,走路稍快感覺容易喘,咳嗽時也會胸悶痛,蔡宗璟診斷為肺熱及痰熱咳嗽,開立清肺熱、清痰熱及降氣的中藥治療,他並囑咐病患,類固醇吸入劑持續使用,內服藥就服用中藥即可。
醫師表示,患者1週後回診咳嗽頻率下降,痰也減少很多,由黃綠轉白色,後續回診,患者咳嗽情形大幅度減少,胸悶痛也未再發作,走起路來也不喘。患者經3個月的治療,原先氣喘的哮喘聲及伴隨咳嗽也很少再發作,有時還甚至忘記使用類固醇吸入劑,目前仍持續門診、定期回診、調整藥物,希望徹底根治氣喘這個老毛病。

蔡宗璟表示、急性咳嗽的定義為3週內的咳嗽,大部分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亞急性咳嗽則為3至8週的咳嗽,原因多數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咳嗽如氣喘的惡化。慢性咳嗽為大於8週的咳嗽常見原因為氣喘、鼻涕倒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急性及亞急性咳嗽的治療在西醫多數用症狀性治療的藥物為主如鎮咳或化痰的藥物,有許多患者服用症狀治療藥物仍無法緩解咳嗽,中醫藥的治療除減輕呼吸道的發炎外也有調整免疫與讓呼吸道去敏感化的作用,明顯地快速縮短咳嗽之病程。
蔡宗璟說,慢性咳嗽最常見原因是氣喘,原因是支氣管慢性發炎造成黏液的增加及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導致咳嗽、喘及胸悶症狀,目前西醫使用類固醇或支氣管擴張劑控制病情,中醫則依照體質辨證用藥,只要處方用藥精準、劑量使用得宜,加上病人有耐心地配合幾個月的治療,氣喘也是有機會根治的而不只是控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