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前進校園 魔法考古探險

十三行博物館與八里、竹圍國小合作,以立體逼真的考古探坑3D地景,將閒置教室變成考古現場。(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與八里區八里國小、淡水區竹圍國小合作,完成「魔法考古校園」空間改造計畫,將閒置教室變成考古現場(遊戲間)。立體逼真的考古探坑3D地景與彩繪牆面的陶罐、陶偶栩栩如生,讓小朋友彷彿置身考古現場。
 「哇!我挖到陶片了!」學生在教室中的考古沙坑尋找埋藏的神秘物件,尖叫聲此起彼落。考古沙坑是十三行博物館人氣最高的設施之一,手持考古鏟發掘沙坑,將挖出的陶罐拼圖組合還原文物的完整樣貌,模擬考古工作情境。
 還有仿真複製陶罐打造出史前陶罐觸摸牆,讓學童以手觸摸探索,感受不同時期的文物紋理變化,運用多感官教學增強學習成效;並引進AR擴增實境科技技術,將文物轉變成可愛的陶罐寶寶藏在校園中,古代文物不再遙不可及。
 十三行館長陳春蘭表示,館方與八里國小、竹圍國小合作打造「魔法考古校園」外,一0六年起即推出「行動博物館」,主動將考古知識帶進社區、學校、托老中心等各角落,至今共服務一百二十八場次,超過五萬三千人次,廣受各界好評,讓更多人感受考古的魅力。
 陳春蘭說,十三行今年首次推出「考古旅行箱」服務,開發「台灣史前文化」、「十三行文化」主題教案,搭配仿製陶片、石器與互動遊戲等實體教具,供全國教師免費借用教學,讓考古教育能量深入全國各地。考古教育推廣活動這次也主動出擊,將博物館資源帶進校園、社區,擴大知識傳遞範圍與能量。
 陳春蘭表示,十三行「行動博物館」即日起受理北北基桃地區個人與機關團體免費申請;「考古旅行箱」行動教具也免費借用,服務範圍擴大至全國公私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