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台南地區的芒果即將邁入小果期,正值炭疽病、白粉病及蒂腐病的好發時間,同時田區小黃薊馬及葉蟬密度也有上升趨勢,台南區農改場呼籲農友應密切注意與掌握病蟲害發生情形,適時用藥防治以確保日後結果及果實品質。
台南區農改場表示,炭疽病和蒂腐病可危害芒果的果實、花穗、嫩葉及嫩枝等,於開花期始、生育期中、採收後運輸及貯藏期皆會發生。新抽出的幼嫩葉片極易受侵染,病葉與病果為炭疽病主要的感染源。藥劑防治應從芒果秋梢開始,防止新梢受病原菌感染,雨後需加強防治。
白粉病好發於盛花期,以花穗及幼果果柄為主要感染部位,幼葉亦會受感染,於初春乍暖還寒時發病嚴重,偶爾降雨會促進病害快速蔓延。芒果畸形病俗稱「瘋花」或「瘋欉」,受感染的花穗不易著果,也有人稱之為「公花」;台南農改場建議在疏果修剪枝條時,剪除畸形花穗及枝葉,剪下的罹病組織需移出園區,避免病原菌再度隨風雨傳播。
台南農改場指出,小黃薊馬與芒果葉蟬為芒果花期主要害蟲,會嚴重影響植株生育及產量,並大幅降低果實商品價值。
台南農改場建議,果農若於花期發現有上述病徵時,應立即選擇登記藥劑防治,農友若有用藥等相關問題可與該場植物保護研究室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