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安路病危刺桐 明商議去留

怡安路二段五一六巷部分刺桐呈現枯枝。(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社大台江分校跟著河流班師生調查十三佃古道刺桐樹綠道,發現樹穴過小,土壤硬化,希望能改善棲地環境;針對乾枯、病危的個案,原佃里長莊國隆建議交由專家裁決,農業局將於三月二十九日邀請樹醫師現場會勘。

工務局去年會同樹醫生會勘,針對怡安路二段五一六巷六十餘株刺桐行道樹逐一編號列管,診斷列出枯死、極度病危總計十六株,建議移除,以免落枝砸傷路過行人或車輛。台江社團為樹請命要求「刀下留樹」,強調刺桐樹經過冬天後,還長出新芽。安南區公所暫緩移除作業,後續會與民眾溝通研議。

社大台江分校跟著河流班師生調查十三佃古道刺桐樹綠道,十三佃耆老鄭新讚、鄭忠勝陪同,逐一調查刺桐的生長環境,發現樹穴過小,土壤硬化,希望能改善棲地環境,另外,部分樹身纏繞鐵絲,展現堅韌的生命力,長出新葉。

莊國隆說,部分刺桐脫皮只剩枯枝,擔心斷枝砸傷過往行車路人,誰都不敢擔起責任,針對乾枯、病危的個案,建議交由專家裁決,也尊重護樹團體的意見。

怡安路二段五一六巷六十餘株刺桐行道樹由工務局委託安南區公所代管,農業局將於三月二十九日邀請植物專家學者、工務局、安南區公所、原佃里辦公處及台江文化促進會現場會勘,討論枯樹的去留及棲地環境改善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