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部分糖友為了控制血糖而不吃飯,衛福部國健署指出,若身體中的醣類不夠,會讓蛋白質無法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還可能使脂質無法完全氧化,引發醣酸中毒,呼籲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時定量攝取含醣食物,
國健署表示,有些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不吃飯就可以控制、降低血糖,因此就不正常吃飯,其實這樣是適得其反,反而無法控制血糖,甚至增加健康危害風險。
國健署說明,由於當身體中的醣類不夠時,便會以蛋白質作為能量的來源,進而讓蛋白質無法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修補組織等功能;同時,在脂質氧化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有醣類的參與,脂質才能完全氧化,不然會產生過多的醣體,造成醣酸中毒。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時定量攝取含醣食物,身體會將含醣類食物如米飯、麵食等經消化吸收後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是提供身體活動所必需要的能量,故糖尿病患者飲食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避免精緻醣類或加糖食物,如蛋糕、小西點、冰淇淋等及多選擇高纖、適量油脂,以達血糖之穩定控制。
此外,國健署也強調,良好糖尿病控制方法除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按時服藥及養成血糖自我監測都是控制糖尿病重要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