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擬居家照護 同住應完全隔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猴痘疫情持續,疾管署擬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醫師表示,猴痘傳染跟接觸有關,在2公尺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即屬於高風險,同住者包括衣物、實際肢體等接觸都應避免,能完全隔開最好。

根據統計,國內截至3月28日累計21例猴痘確診案例。疾管署擬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無醫療需求且家中條件合適者可返家,但細節待與衛生局討論決定,整體配套措施研擬完成後才會公布實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猴痘從水泡、膿皰到結痂,都屬於在傳染期內,具有傳染風險;但這種風險不見得要住院,跟居家隔離並不衝突。

然而,黃毓惠強調,居家隔離一定做徹底,同住者包括衣物、實際肢體等接觸上都要避免,若能完全隔開當然最好,因為猴痘傳染跟接觸有關,在2公尺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即屬於高風險。詳細居家隔離標準仍待疾管署公布。

猴痘本是非洲部分國家的地方流行病,以往在非洲主要發生在小孩身上,多半藉由空氣等傳染,身上、手掌或腳掌會看到血泡或膿皰的病灶;但近期國際上病例以成人居多,若有性接觸、體液接觸,性器官就會出現水泡、膿皰等猴痘病灶。

黃毓惠提醒,猴痘症狀主要以水泡呈現,最大可能長到1公分,與其他如水痘引起的水泡相比大很多,其水泡中心有凹陷,較嚴重個案恐會在身上留疤,因此照護猴痘傷口也要小心,不可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