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為避免菱角等作物遭受福壽螺危害,兼顧環境生態,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最原始人工撿拾清除水田裡的福壽螺,最近發現有如拳頭般大小的「漏網之螺」,十分嚇人。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指出,園區內水田種有菱角和各種浮葉植物,一般農民會固定翻耕,人為的機械攪動後,可藉此消滅一些福壽螺;但園區為保持水田原有的生態環境,盡量不做翻耕,且不使用苦茶粕來防治福壽螺,單純靠著人力下田撿拾。
福壽螺專吃嫩苗,危害農作物甚巨,李文珍說,福壽螺繁殖能力強,每次產卵數百顆,且藏身在泥土底部,加上成長速度快,單靠人工移除沒有辦法完全清完,光是一點四分地的農地,一天就撿了三千台斤以上的福壽螺,有時沒撿到的福壽螺,就可能長得跟拳頭一樣大。
常見的福壽螺僅約拇指大小,有「夜間捕螺人」會專門收集,賣給養殖漁民當飼料,但是福壽螺若長太大就沒有行情,幸好還可做堆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