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圓形的支點

文/攝影 林永勝

在沒有上茶藝課的日子裡,我習慣在早上工作開始之前為自己沖上一泡茶。這時候喝茶,沒有太多的規矩,也沒有繁雜的手續;喝什麼茶、用什麼茶具,都只看當下的心情來決定。

順應著節氣,在春天時,品一杯杉林溪的春茶,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夏日,也許是凍頂烏龍,用一個茶碗直接投入少量的茶葉,再緩緩提壺注水,看茶葉在碗底翻騰激盪,逐漸在熱水裡從一顆小小的圓球,像天空中被風吹動的雲朵般舒展開來,這時候彷彿心也慢慢地打開並沉靜了下來。秋天,大地開始準備休息的節氣,用來調整腳步的,可能是一泡細膩甜蜜的東方美人;冬日裡的鐵觀音,當茶湯從蓋碗的口緣傾瀉而下的時候,那隨之升起的白煙,也順便帶走了心裡的煩悶。

在茶湯中與自己對話

利用一個人喝茶的機會,對比前後兩天的茶湯差異,檢視自己的狀態、茶湯的好壞,同時也測試器皿的觸感和適手性。透過不斷反覆的思考與練習,試著去認識和了解自己,同時也更客觀地觀察自己所做的器物,並逐漸調整,直到做出讓自己喜歡、滿意的作品。

創作之中,有許多重要的事。日常生活的步調也會影響作品的好壞,所以適時緩一緩腳步,問問自己,現在做的是不是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一個不了解自己的人,一定無法做出令自己真心喜愛的作品。因為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就只能不斷思考:別人喜歡什麼?

雖然做為一個器物的作者,原本就是在創造一些為人所用、為人所愛的作品;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斷向外探索的同時,也最容易遺忘了自己。一件只是為了單純滿足客戶需求的作品,便會失去風格及靈魂,成為只是交換金錢的物品。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也曾經因為客戶的喜好,而一次大量製作相同的作品。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需求與喜好都不同,永遠無法用同一種模式套用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中。

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每一個人雖然都是獨特的,卻也不會是世界上的唯一。我們永遠可以找到一群認同、並和我們有著相同情感與美感的人。

一個手藝人的創作也不可能滿足所有的族群;所以做自己喜歡的器物,為那些認同並支持我們的人服務,也已經足夠讓我們一直不斷地走下去。

一份工作一定要做得開心,才能維持一定的熱情。而要做得開心,除了關心別人的需求更應該要懂得檢視自己的心情。在不斷思考著別人需求的同時,如果忽略了自己,那麼往往達不到我們希望的結果,有時也會造成彼此之間的困擾。

有朋友說我在學習茶藝前後,作品有著很大的變化。其實創作風格及細節的改變,跟學習泡茶有很大的關係,卻也不是最直接的關係。學習如何用一定的流程、水溫和比例來沖一泡好茶,確實可以在製作茶具上發揮非常關鍵的影響;但在學習如何沖泡一泡好茶的過程,更是學習檢視自己最好的機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來用自己對話,而我的方法是坐下來好好的喝一泡茶,一個人安靜地在茶湯中和自己對話。

手忙腳亂的茶席

在每一期的茶藝課程中,老師都會為我們安排一次戶外教學的機會。看看茶園、學習了解製茶的流程,或拜訪其他藝文界的老師。有一次,老師帶著班上的同學參訪故宮,順便帶著茶具上陽明山拜訪古琴演奏家袁中平老師。

山林裡幽靜的小徑,長長的石階盡頭就是袁老師的工作室。一處矮小的平房,空間不大,但極簡、雅緻的陳設,真有那麼幾分像仙人居住的處所。

老師環視了一下,指著牆角的一個角落:「今天我們泡凍頂烏龍,我覺得永勝的凍頂泡得很好,今天就由永勝執壺吧!」

於是,我在袁老師的工作室裡開始布席,老師和同學則跟著袁老師參觀附近的環境和生態。想起上次「照顧腳下」茶會所學到的心得,「要時時關照別人和自己所處的每一個當下」,心想這次一定要好好關照別人。

室內可以布置茶席的地方不大。在布席時,除了桌上的茶具擺設間距,我更是試坐了每個坐墊,確保每一個人都可以坐下來舒服地喝茶。布好席後,老師、同學們也剛好回到袁老師的住所。

同學依序入席坐下,看到同學臉上的表情,我知道為大家調整了很舒適的距離。就當大家入座之後,我也準備坐下泡茶;但當我坐下的那一刻,因為留給自己的空間不足,腰間的皮帶卡到身後的掛軸,掛軸便應聲掉落,桌上的茶具也因為我的碰撞而瞬間傾倒,所有人都立刻起身幫忙收拾整理。

用心布置、仔細調整賓客座位的茶席,原本滿懷期待的美好和我的心,就這樣隨著掉落的掛軸一起砸在地上。瞬間覺得空氣凝結在一種緊張又不安的狀態之中,我的手心冒著汗,緊張到呆坐在蒲團上。

在大家的幫忙整理下,重新調整好位置,為我騰挪出多一點空間,休息片刻之後,茶席重新展開。我努力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執壺的手卻忍不住微微顫抖;傾注在杯子裡的茶湯,也因為我的顫抖而激起陣陣的水紋,兩泡茶湯後才逐漸平復心情。帶著一種內疚和驚嚇的複雜情緒,完成了這次的茶席,茶會也在同學帶著安慰口吻的鼓勵下順利結束了。

下山的路途中,我一直回想著這日茶會的過程。今天的我努力想要為同學多留一點空間,卻完全的忽略了也該為自己留點餘地。用心為別人考量很好,但沒有適當為自己設想,就算做得再多,到後來也可能變成白忙一場。

圓形的支點

器具創作,不像純藝術的主觀與絕對。究竟如何調整人我需求、喜好之間的比例,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究的問題。

創作是為別人,更應該是為自己。要讓使用者高興,也更應該讓自己開心;傾聽別人的聲音也要重視自己的感受。

否則一再退縮和妥協,就會讓所做的茶具或器物顯得沒有個性;也會把自己不斷限縮到那個無可轉圜的角落,到後來讓自己愈來愈喘不過氣,在低氧的環境中逐漸失去自己。

在一次閒聊中,朋友曾經提出一個問題: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找出一個正圓球體的支點?」

想了很久,還是不知道該代入何種公式或方法來找到答案。朋友說:「圓形表面的任何一點都可以成為支點。」所以,其實沒有那麼難,找到自己喜歡的點,堅持立在那個點上,你就能成為整個圓形的支點。生活如此,創作也是如此。

因此,有空時帶著自己喝杯茶、閱讀一本書,甚至是安靜欣賞一朵花,在樹蔭下享受陽光穿過樹葉灑落在身上的美好,聆聽大自然的音樂、探尋自己內在的聲音,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位置。保持一段愉悅的心情,創造一件自己喜歡、也令人喜愛的器物。不隨著市場搖擺、堅定自己的立場,試著努力撐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圓。

(有鹿文化提供)

即時

佳里區工廠暗夜發生大火 消防人員持續灌救中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十三日晚...

1-3月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檢驗都合格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3日公...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毒品藏床下想裝傻 土城警一舉破獲毒品及侵占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警察局土城分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