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新冠血清抗體監測 屬常規行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為監測新冠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變動情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今年1至6月期間捐血者的血液檢體,進行新冠病毒血清抗體監視,但遭民眾質疑,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10日回應表示,相關辦法依法有據,屬常規監測,無需送倫理審查,預計檢驗結果最快8月公布。

羅一鈞表示,「新冠病毒血清抗體監視系統」作業,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與《傳染病流行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實施辦法》,依法有據執行之公務常規監測,將針對今年1-6月期間捐血者血液留樣檢體,隨機抽樣約7000件,並將無從識別特定捐血人資料與0.5c.c.血液檢體,提供疾管署檢測新冠病毒抗體與分析資料。

羅一鈞指出,檢體是透過隨機抽樣取得及處理,無從識別特定捐血人,告知過程係與血液基金會及倫理專家討論,採「利用前告知」而非「捐血前告知」,符合倫理保護與個資法規定。如採「捐血前告知」,將嚴重影響第一線捐血作業人員面談,並可能因排隊等候過久等因素影響捐血意願,因此採「利用前告知」方式,於抽樣後、利用監測前主動告知並有捐血人退出機制,符合法規且能兼顧捐血作業實務。

至於是否有未送倫理審查疑慮,羅一鈞表示,抗體監視系統作業自今年起,為依法指定的監測作業,非人體研究法所規範,無需再送倫理審查。但仍善盡主動告知捐血人及提供退出機制。據統計,自2月20日宣布以來,有24名捐血人選擇退出。分析結果最快8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