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徵吉攝)。
每年「立秋」前後,台南沿海可以見到候鳥過境,除了彎嘴濱鷸、鷹斑鷸、青足鷸、小環頸鴴,還有台灣稀有的流蘇鷸、半蹼鷸、黑尾鷸及赤足鷸。黑琵從北方遷徙到東南亞度冬,在台灣、香港、深圳、海南、江蘇、福建、廣東、澳門、越南、泰國、日本、南韓皆有黑琵度冬紀錄。
(記者陳治交攝)
黑琵與反嘴鴴、高蹺鴴合稱四草生態「三寶」,黑琵擅長用扁嘴掃尋覓食,反嘴鴴以翹嘴在水中上下掃動捕捉泥中小生物。反嘴鴴和高蹺鴴同是「黑白相間」色系,體色黑白分明,高蹺鴴腳是紅色,反嘴鴴是藍灰色且有蹼,會在水面上游水。
大群鷗科候鳥過境台南沿海,以黑腹燕鷗、白翅黑燕鷗、小燕鷗居多,數以萬計聚集北門潟湖上空,或俯衝低掠水面或翻滾盤旋,上演「黃昏之舞」,蔚為奇觀。
國內保育團體對於鷗科候鳥的遷徙習性不甚了解,目前僅知小燕鷗在大肚溪口有繁殖紀錄,日本、澳洲保育團體進行腳環繫放追蹤,台灣沿海是鷗科候鳥過境中繼站,以四至五月、八至九月兩季數量最多,河川出海口經常可以看到鷗科候鳥過境。
黑腹燕鷗俗稱鬚浮鷗,春秋兩季過境宜蘭蘭陽溪口、屏東林邊海域,黑腹燕鷗來到北門聚集,探究原因,可能是北門潟湖周邊沒有太多人為干擾與開發,加上養殖魚塭提供充足食物以及餵養魚群後剩下的水面浮料取食容易,才造就如此盛大的場面,井仔腳、北勢寮溪海堤都是觀賞黑腹燕鷗的最佳地點。 (記者陳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