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腦動脈瘤破裂是出血性腦中風常見原因之一,併發風險也較其他出血性腦中風高,近2至3成患者在出血後面臨重度昏迷或生命危險;亦有近1/3患者於出血後,成為重度失能。神經血管介入手術室主任張哲肇表示,及早發現與預防破裂出血是腦動脈瘤治療關鍵。
正值壯年的劉男前於健檢時發現一處腦血管同時長有2個不同方向突出的動脈瘤,經追蹤透過磁振造影發現動脈瘤有增大的趨勢,在張哲肇門診評估後決定接受腦動脈瘤栓塞治療。張哲肇指出,劉男動脈瘤部位因血管較彎曲、有相互重疊情形,如透過一般白金線圈栓塞困難度較高,透過使用分流支架則可同時處理2個不同方向的動脈瘤,劉男接受導管手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第3日即順利出院,現持續服用抗血栓藥物並定期追蹤中。
傳統動脈瘤治療方式有「開顱夾閉」與「導管栓塞」等,然而對於大型、同段血管有多顆動脈瘤者,治療難度均較高。而網格設計較密的分流支架能在減少往動脈瘤方向的血流沖擊力、減緩動脈瘤承受之血流壓力同時,進而造成動脈瘤形成內部栓塞或萎縮等效果。
分流支架栓塞裝置自107年3月起公告納入健保給付,凡動脈瘤最大徑大於15mm、梭狀動脈瘤最大徑大於10mm者、剝離性動脈瘤最大徑大於10mm、動脈瘤經線圈栓塞治療後復發且其最大徑大於10mm、同一支血管中發現兩顆顱內動脈瘤等,皆可申請健保給付審查
張哲肇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如有腦動脈瘤家族史、多囊腎、慢性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等均建議接受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以利定期追蹤檢查,若動脈瘤大於0.5公分、追蹤發現有增大情形,就建議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