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星殘骸 墜我北部外海 學者:共軍恐發展軌道轟炸系統

不排除藉此發射了解參數 替驗證FOBS發射與軌道航行做準備
大陸十六日成功發射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路透)

記者王誌成∕綜合報導

大陸氣象衛星殘骸十六日上午掉落台灣北部海域警示區;國防部隨後表示,國軍掌握火箭發射狀況,部分火箭殘骸墜落台灣北部外海警示區,對國土安全未造成影響。不過,有學者分析,以料敵從寬角度觀察,中共可能正發展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藉此發射了解參數,替驗證FOBS發射與軌道航行做準備。

大陸氣象局表示,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上午九時三十六分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大陸發射氣象衛星,台北飛航情報區於台灣北方有警示區管制飛航二十七分鐘。民航局統計,共三十三架次班機飛替代航路,較原航路多飛五到十分鐘。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沈明室指出,中共墜落台灣北部外海的殘骸可能是火箭噴射燃燒所留的末段,經大氣層燃燒及掉落成殘骸。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發展星鏈系統必須經常發射衛星,以部署數萬顆的衛星,常常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雖從太空掉落地球的過程中會燃燒,但仍能派遣船艦回收。

沈明室提到,過去曾發生中共火箭殘骸掉落接近菲律賓南海海域,雖被菲律賓漁船撿拾,但中共仍派軍隊搶回,足見對火箭機密的重視,擔憂火箭研發與發射能力被外界偵知掌握。

他認為,國防部提及的「殘骸」可能是中共火箭發射後的殘餘材質,可藉以觀察中共是否明確派遣船艦前往打撈,或只是連結近日的環台軍演,綿密對台進行認知戰,擴大對台灣的威懾意涵。

另依從甘肅酒泉發射火箭的航向觀察,沈明室認為,中共正發展FOBS,不同於一般的洲際彈道飛彈,而是將轟炸系統射進地球軌道後,可循軌道運作至遠方目標上空後,導引向下攻擊地面重要目標。不排除中共藉由此次發射了解火箭衛星軌道飛行等相關參數,替驗證FOBS發射與軌道航行做準備。

國防院學者舒孝煌則指出,中共發射的氣象衛星,主要觀測中低緯度地區強降雨情況,而且根據中共官方訊息,這顆衛星主要作防災用途使用;但從劃設禁航區一事觀察,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民航也將是中共擾台的工具之一,因此照理來說平常不過的衛星發射,也可能被中共刻意操作成擾台,且未來頻次恐持續增加,台灣相關單位必須提早擬定因應方式。